11月25日,校校合作促进滇西边境山区乡村振兴论坛在保山学院举行。保山学院副校长李杰,保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长伦,龙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晓丹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张山主持。

论坛以“探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打造云南‘三张牌’实施样本”为主题。
开幕式上,李杰代表学校向出席论坛的领导及嘉宾表示欢迎。她对保山的历史文化和保山学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她表示,保山学院将充分发挥办学优势,不断实践和探索高等学校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及校校合作对当地教育发展的共融互促创新路径,希望通过与会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进一步发挥5所部属高校服务滇西边境山区乡村振兴的智库支撑和决策咨询作用,扎实推进滇西边境山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李长伦表示,保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此次论坛盛会,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担乡村振兴使命,碰撞思想火花,汇聚智慧力量,共同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校融合、校地融合新局面,助力科教事业上水平,展现乡村振兴新作为。
李晓丹在致辞中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切入,依次论述并探讨了高校在提升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高校在乡村振兴阶段,参与基层治理的任务和使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要求定点帮扶的高校需要利用自身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结合帮扶地区的优势资源和发展定位,以乡村振兴总要求为导向实现强农兴农。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代云、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刘跃文、西南大学教授秦远好、东北大学教授吕晓分别围绕“乡村振兴中的大工行动——建艺学院乡村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社会智能治理大数据在乡村振兴中的衔接与应用”“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土地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与对策”作主旨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挂职干部田欢,西南大学挂职干部田再悦,保山学院副教授王俊春分别围绕“地球科学+”激活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探索、大学在乡村振兴中的“帮”与“扶”、校校合作促进乡村振兴融合路径研究等方面作交流发言。
据悉,本次论坛由保山学院和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期间,各专家学者、课题组成员、相关领导将考察大连理工大学帮扶龙陵县产业振兴石斛花卉交易展示中心建设项目和基地建设项目,并开展“如何高质量推进保山市乡村振兴发展”主题讨论。
供稿/摄影 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