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保山学院兰津讲坛举办“银龄教授”系列讲座之国学之基: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的实现方式。保山学院人文学院银龄教授、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宣教分会理事任重受邀主讲。

任重教授从一语双关、活用“诗典”、连环意蕴、情节留白四个方面对中国古典诗歌主旨不确定性的实现进行多方位阐述。他通过列举《咏柳》《登鹳雀楼》《饮酒》等经典诗词,展示了诗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使诗歌在简洁的表达中蕴含丰富的内涵。他认为诗歌是诗人给出的模糊的谜面,往往有歧义,而这歧义可以成就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多样性,使读者自己探究诗句背后的意趣。他进一步强调,诗文美在模糊,言不尽意,而中国古典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种种歧义的作用。由于诗歌主旨具有不确定性,读诗的时候见仁见智,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与任重教授就诗歌的意象与审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为大家提供了一次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宝贵机会,同学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实现路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任重教授勉励大家要不断提升个人修为,强化责任担当,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为共圆美好理想不懈奋斗。
链接:任重,笔名:诸山、火皇席、慢道千里。历史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历任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和茶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宣教分会理事、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保山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银龄教授。著有《生态学视阈下的城市文化》《生态文明词典》《生态文化词典》《生态伦理学维度》《中国美丽乡村调查》《人类的诞生》《生态社会学及其建构》,主编高等院校通用教材《生态文化概论》《生态文明概论》。创作油画作品若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杂文随笔集以及钢笔画册等多部,现致力于网络文学写作。
供稿/摄影 兰津讲坛